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聽力退化」與「失智症」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長期追蹤研究指出,中度聽力損失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聽力正常者高出約三倍;而重度聽損者甚至高達五倍以上。這樣的數據揭示出一個關鍵問題——聽力健康不只是耳朵的問題,更關乎大腦健康。
一、聽力退化為何會影響腦部功能?
- 認知負荷增加(Cognitive Load)
當聽力減退時,大腦需要額外努力去解讀模糊的語音訊號,導致其他認知功能(如記憶、專注力)分配資源不足。長期下來,會使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連結逐漸退化。 - 社交隔離與情緒低落
聽不清楚容易造成溝通障礙,使個人漸漸減少社交活動,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孤立與情緒低落已被證實是失智症的重要危險因子。 - 大腦結構變化
影像學研究發現,長期聽損者的大腦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及相關認知區域會出現萎縮現象,顯示聽覺剝奪會導致腦部萎縮速度加快。
二、助聽器的介入效果:不只是「聽得見」
助聽器的功能早已不僅是放大聲音。近年智慧型助聽器透過人工智慧降噪、語音強化與環境辨識,能讓配戴者更輕鬆地參與對話與活動。多項臨床研究證實:
- 延緩失智發生:
《The Lancet》失智症預防報告指出,聽力損失是可修正的主要風險因子之一,配戴助聽器能顯著降低失智風險。 - 改善認知與情緒狀態:
助聽器使用者在記憶測驗與社交參與度上均優於未配戴者,並可減少憂鬱與孤獨感。 - 維持大腦活性:
定期使用助聽器能保持聽覺皮質的活化,延緩腦部萎縮的速度。
三、何時該考慮配戴助聽器?
許多人認為聽不見只是「年紀大」的自然現象而忽略治療,其實當出現以下狀況時,就應該尋求專業評估:
- 常聽不清楚對話內容、需要他人重複;
- 感覺看電視或講電話特別吃力;
- 在吵雜環境中難以分辨聲音;
- 家人反映「你常沒聽到」。
及早介入,對維護聽力與大腦健康都有關鍵作用。
四、從「聽見」到「思考」的全方位健康
聽力與腦力密不可分。當我們重視耳朵的健康,就是在為大腦儲存更多的清晰與記憶。助聽器不只是聲音的放大器,更是延緩失智、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輔助工具。
早期檢測、及時介入、持續使用,是守護聽力與腦力的三大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