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年7月27日

有需要植入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 嗎?

 重聽一直是困擾人類的最常見疾病,人工耳蝸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人工耳蝸又稱電子耳,是一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變成電信號刺激,電流繞過受損的耳蝸毛細胞直接刺激聽神經的螺旋神經節而產生聽覺,用於重度和極重度感音性聾患者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成年聽障者的適應症:

      一般指年齡>=18歲、兩側重度到極重度的感音性聽力障礙、無內科方面的禁忌症、習語前失聽且配戴助聽器的成年患者效果不佳、配戴傳統式助聽器有些許效果sentence recognition score(語言認知能力) < 40%-50%。成年的聽障患者則常感受到孤獨、自卑,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同受影響。

  幼兒聽障者之適應症:

此族群當中3分之1為雙耳重度聽損,也就是說每年約有200位嬰幼兒患者,即便使用助聽器仍無法有效聽見。由於聽不到而無法模仿、學習說話,病童不能接受一般教育,必須上啟聰學校,靠手語與外界溝通,不僅是孩子與家長一生無法彌補的遺憾,也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雙耳極重度聰障(平均氣導閥值大於九十分貝)者、沒有其他接受手術之禁忌症或無法配合術後復健訓練者、 年齡大於2歲,若因腦膜炎引起之聽障,為避免耳蝸骨化(ossification)可儘早施行手術、 經配戴適當之助聽器6個月以上語言發展無明顯進步者。

  由人工電子耳所聽到的聲音與正常耳聽到的並不太相同,一般而言,先天性聽障兒在術後接受1至2年嚴格的聽覺口語訓練後,大部分可以得到很大的進步,但家長亦不能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畢竟人工電子耳仍為輔助聽力的工具,是不可能讓聽障兒變為正常。此如未早期發現加以追蹤、治療,嬰幼兒在缺乏外界聲音的刺激下,會導致語言學習遲滯,進而影響認知、溝通與社交互動發展。

                                                    

      人工電子耳防水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