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2月24日

與聽障者相處(禁忌篇)/自以為最好的寂靜世界

有聽損的老先生看起來都顯得比較自閉,前幾個星期到新北市一位有戴助聽器需求的老伯伯家裡,住家尚整齊乾淨,但老先生住的房間了不起幾坪大,但看得出來家裡人順應他很久了,溝通不是用吼的就是用白板寫,老先生慢條斯理步履闌珊的從房間出來,坐在椅子上(靠墊早已先幫他準備好) 。
先評估個案情況,還好聽損並非無可救藥,只要經過學習、適應以後與家人溝通應該會簡單很多,但是老先生一試戴助聽器沒幾分鐘已經顯得不耐煩,嫌吵雜、沒啥耐心,不是聽不到就說太大聲、太吵,根本無心要解決聽力問題,兒子一頭熱,願意花錢卻無計可施,眼看可以用輔具協助解決問題,但老先生根本無顧家人感受,一直不願接受別人的幫忙,我們實在也莫可奈何.其實這不是單一案例,您是否也有相同的經驗,”要讓聽力不好的人接受自己是一個殘障者”,且需要用輔具幫忙,有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自己聽力不好更要為家人著想,因為大聲喊叫久了會失去耐性,造成家人的失和(Happy)。

聽力損失所面臨的情緒問題
許多人能察覺自身的聽力退化,但卻不願尋求幫助,可能他們自以為,會因為看起來像個弱者而感到不好意思,或誤信不戴助聽器還可以混得下去。但是不幸地太多數人在得到診療處置前,已經虛等數年甚至數十年,不處理聽力損失問題。

長久以來研究證明,未診治的聽力會造成社會的、心理的、認知及健康各方面負面的影響,即僅單單聽力一項就足以有深遠的影響。事實上聽力有困難的人,可能經歷那些扭曲和不完整的資訊而導致嚴重地影響到他們專業及私人的生活,同時也會造成孤立或畏縮。

研究指出未診斷治療的聽力損失會出現症狀:
  •  暴躁、消極、憤怒、疲勞、緊張、躁鬱
  • 從社會情境中退怯或畏縮
  • 反社會及孤僻
  • 在人身安全上,降低警覺性及增加風險
  • 在學習新課題上記憶減弱和能力
  • 降低工作績效及謀生能力
  • 心理和全面性的健康減少
聽力損失不只是老年人的疾病,它也可能出現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年齡,甚至是幼童,對年輕人而言,甚至不嚴重或中度的聽力損失都可能造成學習、語言發展、在學校建立人際關係、生涯中自信及成功重要人際互動技巧需求等方面的困難。

在較佳的聽力機構,任務是去幫助教育大眾有關於聽力損失和倡導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性。在這組織場所您可以找到聽力損失的基本資訊﹔包含診斷治療的進步、不同的助聽器檢閱、醫療照顧及財務補助的資源。

如果您認為自己或所愛的人受苦於聽力損失,不要拖延到明天。即刻尋找專業的聽力健康照護和踏出朝向更好聽力世界的第一步
資料譯自:Sergei Kochkin, Ph.D.   Executive Directo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