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5年10月8日

聽力與失智的關聯──助聽器如何成為預防關鍵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聽力退化」與「失智症」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長期追蹤研究指出,中度聽力損失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聽力正常者高出約三倍;而重度聽損者甚至高達五倍以上。這樣的數據揭示出一個關鍵問題——聽力健康不只是耳朵的問題,更關乎大腦健康。

一、聽力退化為何會影響腦部功能?

  1. 認知負荷增加(Cognitive Load
    當聽力減退時,大腦需要額外努力去解讀模糊的語音訊號,導致其他認知功能(如記憶、專注力)分配資源不足。長期下來,會使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連結逐漸退化。
  2. 社交隔離與情緒低落
    聽不清楚容易造成溝通障礙,使個人漸漸減少社交活動,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孤立與情緒低落已被證實是失智症的重要危險因子。
  3. 大腦結構變化
    影像學研究發現,長期聽損者的大腦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及相關認知區域會出現萎縮現象,顯示聽覺剝奪會導致腦部萎縮速度加快。

二、助聽器的介入效果:不只是「聽得見」

助聽器的功能早已不僅是放大聲音。近年智慧型助聽器透過人工智慧降噪、語音強化與環境辨識,能讓配戴者更輕鬆地參與對話與活動。多項臨床研究證實:

  • 延緩失智發生
    The Lancet》失智症預防報告指出,聽力損失是可修正的主要風險因子之一,配戴助聽器能顯著降低失智風險。
  • 改善認知與情緒狀態
    助聽器使用者在記憶測驗與社交參與度上均優於未配戴者,並可減少憂鬱與孤獨感。
  • 維持大腦活性
    定期使用助聽器能保持聽覺皮質的活化,延緩腦部萎縮的速度。

三、何時該考慮配戴助聽器?

許多人認為聽不見只是「年紀大」的自然現象而忽略治療,其實當出現以下狀況時,就應該尋求專業評估:

  • 常聽不清楚對話內容、需要他人重複;
  • 感覺看電視或講電話特別吃力;
  • 在吵雜環境中難以分辨聲音;
  • 家人反映「你常沒聽到」。

及早介入,對維護聽力與大腦健康都有關鍵作用。

四、從「聽見」到「思考」的全方位健康

聽力與腦力密不可分。當我們重視耳朵的健康,就是在為大腦儲存更多的清晰與記憶。助聽器不只是聲音的放大器,更是延緩失智、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輔助工具。

早期檢測、及時介入、持續使用,是守護聽力與腦力的三大關鍵。


2025年8月26日

兒童不喜愛戴助聽器,父母該怎麼辦?

很多孩子對助聽器一開始會有排斥感,覺得「不好看、吵、不舒服」,甚至害怕同學嘲笑。其實,助聽器就像一副「讓耳朵聽得更清楚的眼鏡」,能幫助孩子融入生活、學習與朋友互動。父母需要的不是強硬要求,而是 耐心陪伴 + 正向引導,幫孩子把助聽器當成一個幫手,而不是負擔。

可以先改外觀與趣味設計

個性化裝飾:幫助聽器加上彩色新衣及改變造型。
讓孩子參與選擇:
和孩子一起挑選顏色或樣式,增加認同感。



2025年7月30日

「配了助聽器 還是聽不清楚見」! 先了解自己的聽力圖再考量需花多少錢?

 花了不少錢配助聽器,感覺還是聽不清到底是為什麼?還有的朋友回饋:安靜環境下效果還不錯!可到了家庭聚會、菜市場、餐廳這些嘈雜的地方,只能聽見大家在說話,但誰說了什麼、說的內容是什麼,根本聽不清;您會懷疑“是不是助聽器沒用?我是不是白花錢了?” 

而這種感受非常普遍,也完全正常,我們必須先理解一個核心概念:助聽器是“輔助”設備,而不是“替代”器官;助聽器就像眼鏡一樣!眼鏡能夠幫你看到東西,但不能治療近視,更不能讓盲人重見光明

同理,對於最常見的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問題出在我們的內耳(耳蝸)和聽神經,往往會導致言語識別能力的下降,也就是「聽得見,聽不清」如果是單純的音量問題:助聽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它能把聲音放大

如果是清晰度問題: 那就需要長時間佩戴持續去刺激聽神經,同時輔以言語訓練,才能更好的提升“清晰度”助聽器能幫你“聽見”,在安靜環境下還能聽的不錯但要達到完全“聽清”,尤其是在雜訊環境下,那就需要自身實力+助聽器實力結合才有可能,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先了解自己的聽力圖再考量需花多少錢;才能是自己心理上最合宜的助聽器


感音神經性聽力


2025年6月21日

耳內型助聽器需更多的專業技術及更符合人體生理結構

 對於初次購買助聽器者,常在醫師介紹之下至助聽器門市後經介紹,最常見的就是推薦您選購耳掛型尤其是迷您型,因為不用量耳型及取耳模,買了就可以現場取貨,所以專業技術就不需要太多,門市人員好訓練,所以助聽器公司第一線人員常以迷您型耳掛為第一推薦產品。不要說它的價錢很貴,它還是掛在耳背上, 

但有些人不想讓別人知道有戴助聽器,所以耳內型是道選,不只如此;其實耳內型最符合人體功能,尤其是高頻損失者(初期損失常為高頻損失)可充分利用耳廓生理功能,收集更多高頻聲音尤其是在3-4KHZ使聲音更清晰,從而提高語言分辨能力。

另外外觀上的不同僅僅是定製式助聽器的一個次要特點,它最主要的特點是:在特定的外殼內可以根據聽力障礙者的聽力損失情況和個人需要靈活地調整線路,充分滿足聽力障礙者的個別需求,克服佩戴其他類型助聽器的種種缺點。

客製化耳內型需專業取耳型才能客製化助聽器,根據聽力障礙者的耳道形狀和聽力損失來製作的,可分為耳內式、耳道式和完全耳道式。由於定製,助聽器的性能與使用者耳道更加吻合,不易掉落,真正做到了效果與外觀的完美結合。




2025年4月29日

 專屬客製造型耳塞----訂製耳塞     一個美麗的時尚保護聽力產品,訂製耳塞是醫療級、抗過敏的耳塞, 使用醫療專用矽硬膠、無毒、防水及無過敏原材質,來完成個性化的耳塞。 訂做一個屬於自己的耳塞!

讓您的耳塞即酷又炫與眾不同,並能讓您保護聽力,除防水外亦可免於暴露在高音源及尖銳聲音,引起聽力不適及減少聽力的耗損,各種造型讓您收藏及時保護聽力!!

適合使用時機

 *游泳、衝浪、沖澡
 *重機車、重金屬音樂會、春天吶喊
*警察、消防隊或特勤人員
*睡眠、讀書及長時間坐車旅遊者
*廟會熱閙場地如鞭炮施放時


傳統耳塞的問題 您還因為沒有其他選擇,而使用傳統耳塞嗎? 傳統耳塞不僅對耳道有壓迫感又悶塞,且不易與旁人溝通,降低配戴意願。 傳統耳塞因與耳道型狀不密合,易造成人體不舒服和增加疲癆感的主要原因。 傳統耳塞要求手指的乾淨度,因搓撚的同時會將細菌帶入人體的耳道內,進而滋生耳道炎。 傳統耳塞在很吵的地方,臨時想配戴找不到,取下時又收藏不易,而錯失防護時機。


選擇客製耳塞好處 

1.時尚流行造形多樣:個性化的耳塞與一般耳塞一樣輕便但更精巧,但無須揉撚或壓擠,手指的潔淨度不必特別要求也無虞耳道的衛生;可依您的喜好造型做收藏。
 2.重覆使用及維護簡易:客製耳塞既穩定又耐用,不會變性或變質,碰觸到水時吹烘乾燥即可,維護、清潔均很簡單,幾乎可以終生使用,換算起來是非常經濟與環保的綠色產品。
3.舒適的保護,工作無障礙:不會壓迫耳道,無礙於全時全程配戴,專注力及工作效率均能提高。
4.聽覺不阻斷,安全性更高:客製耳塞可以保留部份聽覺,有效隔絕部份聲音:噪音降低值NRR25-30分貝與外在環境「零距離」,減少「孤立」的心理壓力,工作安全性也更高。  



2024年12月30日

為什麼不使助聽器;用助聽器的困境!

除了經濟考量外; 因成本昂貴:高品質助聽器價格昂貴,且後續的維修和升級費用可能也不低。另外輔具補助不足,需自行承擔費用很高。

使用助聽器的困境!為什麼不想戴

•適應過程困難:初次使用助聽器需要時間適應,可能會覺得聲音不自然或過於尖銳。

•舒適性問題:長時間佩戴可能導致耳道不適或出現壓痛感。

•外觀影響:有些人可能會因擔心被他人注視而感到不自在。

•音質限制:助聽器可能無法完全還原自然聲音,特別是在嘈雜環境中。

•設備兼容性:助聽器可能無法與某些電子設備(如手機或電視)無縫連接,使用起來麻煩。

•維護與電池壽命:助聽器需要定期清潔、保養,且電池使用壽命可能較短,需要頻繁更換或充電。

•環境影響噪音干擾:在嘈雜的公共場所,助聽器可能放大不需要的背景聲音,影響聽力體驗。

•回音或啸叫:助聽器可能會因音量過高或設備調整不當產生啸叫聲,令人尷尬。

•心理與社會壓力自信心影響:佩戴助聽器可能讓使用者感覺自己與他人不同,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社交困難:聽力障礙可能導致溝通不順暢,即使佩戴助聽器,依然可能在團體對話中感到困難。

•外界誤解:有些人可能認為使用助聽器意味著完全聾,這種刻板印象會加重使用者的壓力。


您家人是否有以上的困擾;而不願使用助聽器;您可以朝以下方案慢慢克服!


解決方法建議:

1.專業指導:尋求聽力專家的幫助,選擇適合的助聽器並進行個性化調整。

2.心理支持:參加相關支持團體,分享經驗,減輕心理壓力。

3.技術升級:選擇支持藍牙或降噪功能的助聽器,改善使用體驗。

4.教育普及:通過社會宣傳,提高對聽力障礙的理解,減少偏見。

               助聽器優惠


2024年11月19日

氣溫變化大腦出血也會影聽力

天冷時,氣溫的急劇下降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一系列影響,特別是對於那些有健康隱患的人,可能增加腦出血和聽力問題的風險。

血壓波動:在寒冷環境中,人體為了保持體溫,血管會收縮,這會導致血壓上升。對於已經有高血壓或血管脆弱的人來說,寒冷天氣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而高血壓是腦出血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如果血壓升高過快,特別是沒有及時得到控制,容易引發腦血管破裂,引發腦出血。

寒冷天氣與聽力問題的關係:寒冷的空氣可能直接影響耳部的血液迴圈,造成耳部的血管收縮,影響正常的聽力功能。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下,耳朵會變得更加敏感,容易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

加重耳部疾病:在寒冷的季節,像感冒、鼻炎、流感等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也比較常見,這些病症可能引發中耳炎或耳道感染,從而影響聽力。中耳炎或外耳道炎會導致耳部感染,若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聽力損害。

急性聽力損失:在一些極端寒冷的環境下,低溫可能導致耳部的血液供應減少,誘發急性聽力損失。尤其是在寒風中的暴露,耳朵受到冷刺激,可能引起聽力下降的症狀。

如何預防寒冷天氣帶來的影響

•保持溫暖:適當穿著保暖衣物,特別是帽子、圍巾和耳罩,以保護頭部和耳朵免受寒冷的直接刺激。

•避免劇烈溫差:避免從溫暖的環境突然進入寒冷的環境,尤其是避免在寒冷的天氣劇烈運動,導致血壓波動過大。

•控制血壓:對於高血壓患者,寒冷天氣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定期監測血壓,保持在醫生推薦的範圍內至關重要。

保持耳部清潔與乾燥:寒冷天氣下要特別注意耳部的保暖和乾燥,避免濕氣積聚引發耳部感染。若感到耳朵不適或耳鳴,及時就醫。

•加強健康管理: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聽力問題或其他慢性病,尤其在寒冷季節,要格外注意身體的反應,避免寒冷引發的健康問題。

總結

寒冷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對有潛在疾病的人群來說,腦出血和聽力問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通過適當的保暖、健康管理和定期檢查,能夠有效減小寒冷帶來的不良影響。如果出現頭痛、耳鳴、聽力下降等異常症狀,應該儘早尋求醫療説明,防止情況加重。